經過這次西班牙短期進修的經驗,我想如果我下次要學一個新語言,我應該會這樣安排,我也會建議情況允許的學生這樣安排:
1.在台灣密集上「至少」30-40小時零起點基礎課程(如果能更多當然更好,但是到了一個程度最好都能出國實戰演練)。
2. 基本句構的順序:像中文是主詞+動詞+受詞(例:我想喝一杯咖啡),西班牙文則是受詞可以出現在動詞前面(例:我一杯咖啡(它)想喝。)
3. 動詞變化的形式:像是中文動詞沒有變化,我們是用「了、著、過、在、正在、即將、要、正要」這些加上去的字來表達不同時間或狀態下發生的事,西班牙文則是完全用動詞的字尾變化來表達。
4. 有無陰陽性&單複數的變形:像是中文講無生命的名詞如「書、筆、桌子、椅子」這些,都是沒有性別的,而西班牙文的「書、筆」是陽性,「桌子、椅子」是陰性,不需要管它為什麼是這樣,只要知道怎麼分辨最快就好,這個讓有經驗的台灣老師幫你整理,比你到國外去一個一個瞎猜會快很多。
5. 時態的概念:中文語法上沒有時態,英文有我們熟悉的現在過去未來等等,西班牙文則是更多,還有命令虛擬條件式一大堆,當你要學的語言的時態,有許多母語不存在的概念時,我覺得還是跟台灣老師學最快,因為台灣老師就算講話不如母語者流暢,單字量也永遠無法超過母語者,但他能用台灣人的邏輯幫你很有系統地整理用法,你會很快對這個語言有一個全貌。
就算出國念語言學校只有1週,加上剛開始時在台灣學的2週,總計短短3週的時間,也累積了50-60小時的上課時數了。如果課程都有經過專業規劃,而你也有照著課程的規劃來自我練習、複習的話,通過最初級的A1檢定考試綽綽有餘。
如果學語言很有經驗、方法掌握得當,拼到A2也是有可能。
人在國外,你總會需要買一些生活上的小東西,或解決生活需求。舉凡你要買個什麼食物、衛生紙、想吃某種道地美食、買車票、問路,你通通都要自己解決。而你在一個人生地不熟,每個下一步都要看地圖的陌生環境,最快的方式就是開口問。
2、100%外語環境
假設你住在寄宿家庭,早上起床要跟他們吃早餐,看他們看的電視或報紙,跟他們說話。
出門上課視覺上看到的全是該外語的路標、廣告看板,捷運上聽到的是該外語的播音,走進語言教室不用講當然就是全外語。
下課後就看你自己是要怎麼繼續把自己泡在外語環境,去聽演講、看電影、看舞台劇、去當地人會去學東西的地方學東西、逛超市什麼都好。
晚上回到寄宿家庭吃晚餐,繼續跟他們對談練口語,或是跟他們出去參與他們的家庭活動。
【語言學習書籍推薦】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書?(下)
2.到那個國家去短期遊學,最短1週(上20小時的課),最長不限。
我們以前都把學外語看得太難了,好像非要投入幾年不可,感覺要學到能說話遙遙無期。
其實這是要看學習目標,如果你只想趕快有個對話基礎,旅行可以簡單用一下問路、點餐、買東西對話、跟陌生人哈拉幾句,網路上可以看些簡單的外國部落客短影片,那麼投入50-60小時真正有效、價位高有一點也不要太在意的課程,搭配你方法正確的練習,是可以很快達成的。
(如果50-60小時你還覺得太多太久,那我覺得你也真的想太多。想想看英文都搞了幾年了,現在還是很多人看到講英文的場子都會不敢說。50-60小時真的很精簡了。)
接下來我說明一下我會安排的方式細節。
一、在台灣密集上「至少」30-40小時零起點基礎課程
重點是要找有經驗、真的知道教語言是怎麼一回事的老師。
如果能密集上最好,越密集效果越明顯,一鼓作氣每天3-4小時,持續2週,一共就是30-40小時的課。
為什麼越密集越好?同樣是30小時的內容,你如果一週只上一次,一次2小時,3-4個月才學完,每個禮拜回去的時候,前一週的差不多忘一半,還要花時間撿回來,拖拖拉拉,越學越沒動力,人生當中如果出現其他更好玩的事情,那麼語言這件事就又不知不覺被放到一邊了。
而如果你能每天3小時,2週上完30小時,每天學不太會忘,短時間就看到自己明顯進步,也會更有動力學更多。
為什麼越密集越好?同樣是30小時的內容,你如果一週只上一次,一次2小時,3-4個月才學完,每個禮拜回去的時候,前一週的差不多忘一半,還要花時間撿回來,拖拖拉拉,越學越沒動力,人生當中如果出現其他更好玩的事情,那麼語言這件事就又不知不覺被放到一邊了。
而如果你能每天3小時,2週上完30小時,每天學不太會忘,短時間就看到自己明顯進步,也會更有動力學更多。
這30-40小時的課是紮紮實實地打會話能力基礎,同時建立這個語言的邏輯體系。
所謂的邏輯體系我指的是:
所謂的邏輯體系我指的是:
1. 發音系統:像是中文漢字成千上萬個,發音跟字完全兩回事(這也是讓外國人學中文很崩潰的地方),而西班牙文則是看到什麼音就念什麼,母音非常規則永遠都是固定的發音,30分鐘記一下,馬上就可以唸雜誌文章所有的發音,這個也不需要去國外才花錢學。
2. 基本句構的順序:像中文是主詞+動詞+受詞(例:我想喝一杯咖啡),西班牙文則是受詞可以出現在動詞前面(例:我一杯咖啡(它)想喝。)
3. 動詞變化的形式:像是中文動詞沒有變化,我們是用「了、著、過、在、正在、即將、要、正要」這些加上去的字來表達不同時間或狀態下發生的事,西班牙文則是完全用動詞的字尾變化來表達。
4. 有無陰陽性&單複數的變形:像是中文講無生命的名詞如「書、筆、桌子、椅子」這些,都是沒有性別的,而西班牙文的「書、筆」是陽性,「桌子、椅子」是陰性,不需要管它為什麼是這樣,只要知道怎麼分辨最快就好,這個讓有經驗的台灣老師幫你整理,比你到國外去一個一個瞎猜會快很多。
5. 時態的概念:中文語法上沒有時態,英文有我們熟悉的現在過去未來等等,西班牙文則是更多,還有命令虛擬條件式一大堆,當你要學的語言的時態,有許多母語不存在的概念時,我覺得還是跟台灣老師學最快,因為台灣老師就算講話不如母語者流暢,單字量也永遠無法超過母語者,但他能用台灣人的邏輯幫你很有系統地整理用法,你會很快對這個語言有一個全貌。
這樣的做法,適合大學生、可以彈性安排時間的自雇者、有2週左右年假或工作空檔、或是剛好在離職、換工作、短暫休息階段的職場人士。
二.到那個國家去短期遊學,最短1週(上20小時的課),最長不限
就算出國念語言學校只有1週,加上剛開始時在台灣學的2週,總計短短3週的時間,也累積了50-60小時的上課時數了。如果課程都有經過專業規劃,而你也有照著課程的規劃來自我練習、複習的話,通過最初級的A1檢定考試綽綽有餘。
如果學語言很有經驗、方法掌握得當,拼到A2也是有可能。
(如果不知道A1、A2等級代表什麼程度/級數,可以看這篇:語言學習地圖)
而這樣的成果,如果你單純在台灣的補習班,按照一般團體的進度走,每週上課1.5小時,自己也只是半主動半被動的複習,偶爾加班出差請個假,要多久才能達到相同的成果呢?一年52週扣掉放假那些的,剛剛好就是要上一年的課。
看懂了嗎?3週跟1年的差距啊! 時間成本算下去的話,拼一下密集學真的划算多了。
看懂了嗎?3週跟1年的差距啊! 時間成本算下去的話,拼一下密集學真的划算多了。
為什麼我會覺得出國學1週會有那麼大的效果?因為:
1. 你會走出教室實際使用那個語言
2、100%外語環境
假設你住在寄宿家庭,早上起床要跟他們吃早餐,看他們看的電視或報紙,跟他們說話。
出門上課視覺上看到的全是該外語的路標、廣告看板,捷運上聽到的是該外語的播音,走進語言教室不用講當然就是全外語。
下課後就看你自己是要怎麼繼續把自己泡在外語環境,去聽演講、看電影、看舞台劇、去當地人會去學東西的地方學東西、逛超市什麼都好。
晚上回到寄宿家庭吃晚餐,繼續跟他們對談練口語,或是跟他們出去參與他們的家庭活動。
這些都是在台灣上半年一年的課也不會得到的練習環境。
我這次在西班牙Salamanca短期遊學一週的寄宿家庭 |
把時間拉長遠一點,選擇密集學習的這一位,3週後他已經有繼續自學的能力,或許就可以少上點課,把費用留起來轉攻其它語言,如法砲製。
方法掌握了,一年就可以把3個新語言搞到A1-A2之間的程度,都能基本溝通旅遊用,是不是感覺很美好?
至於出國短期遊學對一個上班族/社會人士來說,除了純粹學語言,還有什麼好處?可以參考這一篇:厭倦了千篇一律的觀光行程? 何不考慮「短期遊學+放鬆休假」的充電之旅
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,想將目的地設定在西班牙,又不知道從何開始第一步(像是選城市、選學校),歡迎私訊到我語言中心的粉絲頁:新竹多國語言教室_雲飛語言文化,我們很樂意聽聽你的需求。
PS: 很多上班壓力很大的上班族,尤其像新竹園區許多爆肝工程師,下班還能每週撥一天還來雲飛上課,已經很不簡單,真的是沒辦法弄出一個月密集學習的時間,那強求不來,而且很多人來雲飛本身的目的就是想放鬆換環境而已,所以就沒必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。
我這套短期密集學習方法適合真的能空出一個月/又想非常快速累積程度的學習者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看完文章有想法嗎?歡迎理性討論,讓更多人一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