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有老師會說:「學生都沒做作業啊!本來要教的東西就沒辦法照原定計劃教了!」要不然就是老師自己覺得挫折、困擾。
這篇文章來和大家談一下我在語言課程「給學生出作業的規劃上」的一點心得,希望能幫助老師有些不同的思考。
(因為我現在的學生都以社會人士為主,所以這篇文章的討論也都是以社會人士學生為前提,學校裡面的學生狀況不同,老師請自行斟酌。)
成人班學生為什麼不做作業?
而成人班的語言課程至少一週一次,至少會持續好幾個月,總會有沒做作業的時候,偶爾沒做還好,常常沒做就會影響學習了。
如果一直沒做作業,不外乎就是以下原因:
通常學生沒做作業,老師很自然地就是想要怪學生不夠努力,然而我最近發現了另一個學生不想做作業的原因,是老師們很容易忽略的:
老師的作業出得讓學生「很麻煩」。
我有一個學生是科技業高階主管,華語是高級程度,我自然是想說給他出挑戰性高一點的作業,比如說有一次上課我們討論了一篇關於「說服」的文章,我出了這樣的題目:
「把文章再看熟之後,用你自己的話,講出一分鐘的文章摘要,錄成影片傳給我。影片不用剪接,我只要聽內容。」
我想像中學生應該就是把文章看完,想一下要怎麼講,手機架起來就可以錄了。他畢竟都是接近母語者等級的學生了,做這個應該不會太難吧?
結果學生沒做。
後來又出過幾次類似型式的作業,學生偶爾有大略錄了一下影片,好幾次仍然沒做,但效果普通。
我們討論了一下做作業有什麼困難,他說:「這個作業不是難,而是門檻太高了,我要把文章看完,要練要思考,要錄影,想到就累,實在沒這個時間和力氣,我們可以改成唸文章錄音就好了嗎?這樣我可以練習閱讀,你也可以幫我改發音。」
我恍然大悟,原來,我自以為的「應該不太難」,對學生來說,其實「很麻煩」。
想想也對,下班都這麼累了,拿出上課上的文章,還要重新消化、組織、理解,自我排練才能完成作業,搞不好要連續五個晚上空出半小時才能勉強做完,真的沒那麼容易。
1.我為什麼要出這個作業?
2.這個作業學生課後可能要花多久才能做完?以成人班每週上一次課來說,我覺得給學生在
30分鐘之內能完成的作業已經是極限了。
3.這個作業幫助學生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上哪部分的練習?
這個作業的設計有沒有辦法讓學生練到他需要練習的技能?
1.成人班學生沒做作業,是正常的。
3.學生花時間做了作業,我就要花時間來給予回饋。
4.我相信這個作業的確對他想要加強的語言技能有幫助。
5.注意學生在接收作業任務的反應,他也覺得這樣的任務不錯嗎?有沒有什麼彈性調整的空間?
1.忙工作沒空
2.忙小孩沒空
3.忙家裡的事
4.就是像發懶
5.不小心忘記
6.題目沒興趣
2.忙小孩沒空
3.忙家裡的事
4.就是像發懶
5.不小心忘記
6.題目沒興趣
7.程度有落差真的做不出來
老師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
通常學生沒做作業,老師很自然地就是想要怪學生不夠努力,然而我最近發現了另一個學生不想做作業的原因,是老師們很容易忽略的:
老師的作業出得讓學生「很麻煩」。
我有一個學生是科技業高階主管,華語是高級程度,我自然是想說給他出挑戰性高一點的作業,比如說有一次上課我們討論了一篇關於「說服」的文章,我出了這樣的題目:
「把文章再看熟之後,用你自己的話,講出一分鐘的文章摘要,錄成影片傳給我。影片不用剪接,我只要聽內容。」
我想像中學生應該就是把文章看完,想一下要怎麼講,手機架起來就可以錄了。他畢竟都是接近母語者等級的學生了,做這個應該不會太難吧?
結果學生沒做。
後來又出過幾次類似型式的作業,學生偶爾有大略錄了一下影片,好幾次仍然沒做,但效果普通。
我們討論了一下做作業有什麼困難,他說:「這個作業不是難,而是門檻太高了,我要把文章看完,要練要思考,要錄影,想到就累,實在沒這個時間和力氣,我們可以改成唸文章錄音就好了嗎?這樣我可以練習閱讀,你也可以幫我改發音。」
我恍然大悟,原來,我自以為的「應該不太難」,對學生來說,其實「很麻煩」。
想想也對,下班都這麼累了,拿出上課上的文章,還要重新消化、組織、理解,自我排練才能完成作業,搞不好要連續五個晚上空出半小時才能勉強做完,真的沒那麼容易。
成人班語言課程作業設計的幾個建議
1.可以很方便地完成:
念課文錄個音比錄影片方便,反正練口語的效果都差不多,那就錄音不要錄影。
2.隨時有個小空檔就可以做:
如果題目在課本裡,就叫學生拍下來放在Line上,他在辦公室還是哪裡有個空檔就可以做一
點,不會因為沒帶課本在身邊又沒辦法做。
點,不會因為沒帶課本在身邊又沒辦法做。
3.要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或興趣有相關:
常常看到明明是標榜「會話為主」的課程,學生來上這樣的課就是為了練習會話的,課後
作業卻一直是要求以書寫的方式回答課本的問題,那麼到底是在讓學生練會話還是練讀寫
呢? 練習的方向不符合學生的需求,自然也會降低學生做作業的意願。
作業卻一直是要求以書寫的方式回答課本的問題,那麼到底是在讓學生練會話還是練讀寫
呢? 練習的方向不符合學生的需求,自然也會降低學生做作業的意願。
4.要具體可見:
比如說題目是「要學生用XX語言講出三個週末做的活動,每個活動要有三句話描述。」
那就要學生下課前就把這樣的題目描述打在Line群組上,他想到要做作業的時候,不用花
時間去回想「咦~作業是什麼?」或是「欸~我把作業題目記在課本哪一頁啊?」
時間去回想「咦~作業是什麼?」或是「欸~我把作業題目記在課本哪一頁啊?」
最起碼新接的班級老師要把步驟弄的明確一點,等到教了一陣子師生有默契了,或許學生就很清楚老師要的是什麼,老師到時候再省掉一些細節功夫就比較沒關係了。
出作業之前,建議老師可以先想想
1.我為什麼要出這個作業?
2.這個作業學生課後可能要花多久才能做完?以成人班每週上一次課來說,我覺得給學生在
30分鐘之內能完成的作業已經是極限了。
3.這個作業幫助學生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上哪部分的練習?
這個作業的設計有沒有辦法讓學生練到他需要練習的技能?
通常只要是會話為主的班,我都是出口語練習類的作業,學生為了準備那段口語產出,一定
會先自己把內容寫出來的,所以我表面上好像是練口語而已,其實讀寫也練得到。
會先自己把內容寫出來的,所以我表面上好像是練口語而已,其實讀寫也練得到。
出作業之後,老師可以這樣告訴自己
1.成人班學生沒做作業,是正常的。
2.成人班學生做了作業,算是賺到。
3.學生花時間做了作業,我就要花時間來給予回饋。
4.我相信這個作業的確對他想要加強的語言技能有幫助。
5.注意學生在接收作業任務的反應,他也覺得這樣的任務不錯嗎?有沒有什麼彈性調整的空間?
6.即使學生完全沒做作業,下一堂課的教學老師也要有因應方案。只要抱著「學生沒做作業是正常的,做了算是賺到」的心態去備課就可以了,教學不應該受到影響。
出作業,只是為了讓學習更有效果、更順利、更有成就感,不是用來讓學生挫折的,建議老師們把作業當成一個「陪學生養成練習習慣」的工具,而不是「反正語言課程本來就該有那麼大量作業」的形式而已。
出作業,只是為了讓學習更有效果、更順利、更有成就感,不是用來讓學生挫折的,建議老師們把作業當成一個「陪學生養成練習習慣」的工具,而不是「反正語言課程本來就該有那麼大量作業」的形式而已。
老師可能會說:「學語言不是本來就要投入做作業這樣的時間嗎?」
話是這麼說沒有錯,可是成人班的學生不是全職在學語言的,學語言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小部分。
話是這麼說沒有錯,可是成人班的學生不是全職在學語言的,學語言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小部分。
他們上課也不是要為了成為什麼語言專家,只是想要在語言表達上有所進步而已。
光是每個星期排出1.5小時來上課,或許已經是要先排除萬難才能做到了,真的沒必要在作業要求上壓死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。 想辦法讓學生作業繳交率提高、進而提升學習效果,才是我們想看到的不是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看完文章有想法嗎?歡迎理性討論,讓更多人一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