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項技能就是「英文」。
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,觀察到一些社會人士在職場上應用英文的狀況,覺得很有必要討論一下這個現象,特別是針對家中小孩正在學英文的家長們。
1500小時的投入 讓人一輩子不敢開口講英文
我這個年紀的人,大部分從國中開始,英文就是必修,每週4-6小時英文課,一個學期18週,一整年36週,國中三年保守估計600小時上課時數,高中三年再加600小時,大學四年英文在大部分的科系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學分比例,從國中到大學,一個接受一般教育的學生,最少就有1500小時花在英文上。
這還不包括補習、大考小考段考模擬考、國高中有的學校會逼學生背大家說英語、空中英語教室等等的時間。更多人是從國小就開始上美語補習班的,那時間成本更是難以估計。
結果呢?教出一大堆大學畢業,一遇到英文仍然能閃就閃、瞬間失去所有溝通能力的人。
然後每年到了一月一號,臉書所有好友都發下豪語「今年要學好英文!」紛紛買書、報名補習課程、準備考多益。一切豪語,到了農曆年,差不多就煙消雲散。這些人還是不敢講英文。
讓人不禁要問,英語教育到底在搞什麼? 為什麼可以花1500小時,讓人學不會、而且害怕這項技能?
太多英文課 既不有趣 又不知道有沒有用
出社會的大人們,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,會心甘情願地去「學習」,並且持續把它學好?
我自己歸結兩種情況,第一是「有用」,第二是「有趣」。
知道學了對工作有用,我們就會花錢花時間去學,比如說學電腦、學簡報、學教學技巧、學品牌行銷、學經營管理。
如果對工作沒什麼用,那它就要有趣,能夠放鬆身心,比如學打網球、學一個樂器、學畫畫等等,我們大概不會說「學打網球對工作又沒有直接效益,幹嘛學?」因為它的功能本來就是「有趣」而不是「有用」。
而對孩子來說,他們不見得能夠判斷什麼「有用」,所以讓學習的過程「有趣」就變得非常重要,如果既不有趣,又不知道有沒有用,那麼他們學得意興闌珊,不也就是剛好而已嗎?
回頭看看,大部分學校裡面的英文課,有多少比例,會讓孩子覺得「有趣」或「有用」呢?我敢說,有非常多的課,不有趣到連大人自己都無法專心聽完,卻很不合理地要求孩子乖乖坐著聽完。
我在知名大學任教時,上課時間在走廊上隨便逛幾圈,從門縫中隨便就能瞄到的課堂光景,便能證明我所言不假,台下睡的睡、滑手機的滑手機,台上教授竟然也能無視一切的繼續講課,一副一切都如此合理的樣子。
我也問過這些學校的學生,現在大學英文課長什麼樣子?得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:「啊就這樣啊!老師講,我們抄抄寫寫。」那你們國高中的時候呢?「都差不多啊!會考試而已。」
創業後遇到蠻多工作上需要講簡單英文的場合,發現「英文仍是心中陰影/罩門」的人數比例,比我想像中的多很多。
其實檢視一下目前學校英語教育的狀況,這真的是怪不了誰,從國中到大學畢業的英文課,既無趣又無用,那麼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仍然害怕英文,對英文無感,根本就應該的啊!
「有趣」養出我一輩子的「興趣」
我的英文跟眾多神人比起來,不算是多好,尤其是近幾年專心教西文和華語,說英文的機會已經大幅減少,說實在退步蠻多的,目前就一般職場上需要的對話、打屁社交、書信能力還能應付而已。
語言這種東西,只要一段時間沒碰就會生疏,是很自然的事。我想比程度更重要的是,我這輩子幾乎沒有討厭/害怕過英文,從小到大跟英文的正面連結,也幫助著我一直以來都很能夠以健康的態度學習各種外語。如果哪天我換個工作是極度需要專業英文的,我也能有辦法快速提升所需能力。
現在雖然教的是西班牙文和華語,但畢竟學外語很多道理是相通的,我也非常希望,能夠幫助學生們,想到學外語,能夠多一點喜愛,少一點恐懼。
回想我小時候的學習經驗,我最先是在兒美補習班學英文的,很幸運遇到還蠻會教的啟蒙老師。那是一個真的能夠邊學邊玩、邊玩邊學的環境,背單字是用玩的,練句型是用競賽的,閱讀也會變成遊戲,上課非常有趣。
當時才七八歲的我,根本不在乎學英文有沒有用,反正很有趣,一週兩次,我都是開開心心地去上課。
雖然補習班也不免會有討人厭的考試、默寫、抄寫作業,但為了去玩英文遊戲,我願意接受那些寫作業和準備考試的不舒服,對孩子來說,一切有趣最重要。
透過遊戲、競賽,說英文漸漸會變得自然,重要的是講錯、考不好根本不會怎麼樣,頂多就沒有贏而已,不會被罵,不會被處罰。在那樣的學習環境待了四年,要怕講英文應該也很難。
所以整個學生時代,我都超愛英文的,倒是學校其他的科目如國語、數學、自然,一直都吸引不了我的注意。我的國文爛得要命,連默寫課文都會不及格,原因很簡單,學校大部分的課,很少有趣,老師也從來不告訴我們有什麼用。
雖然補習班也不免會有討人厭的考試、默寫、抄寫作業,但為了去玩英文遊戲,我願意接受那些寫作業和準備考試的不舒服,對孩子來說,一切有趣最重要。
透過遊戲、競賽,說英文漸漸會變得自然,重要的是講錯、考不好根本不會怎麼樣,頂多就沒有贏而已,不會被罵,不會被處罰。在那樣的學習環境待了四年,要怕講英文應該也很難。
所以整個學生時代,我都超愛英文的,倒是學校其他的科目如國語、數學、自然,一直都吸引不了我的注意。我的國文爛得要命,連默寫課文都會不及格,原因很簡單,學校大部分的課,很少有趣,老師也從來不告訴我們有什麼用。
慢慢等孩子愛上英文 成績就再也不是重點
因為兒童時代的英文學習經驗算是非常美好,竟然默默地就把我養成一個生活中一定要有外文的人。
我自己回想起來發現,從小到大的英文環境,我都是自己營造出來的,在學校找交換學生練習、上網找陌生人練習、找能用英文的打工環境,那好像一種生活必需品,沒有會很不舒服。
所以,家長老師如果願意多給孩子一點時間,讓孩子和英文培養感情,讓孩子發現英文的樂趣,你以後根本要逼他不學英文都沒辦法。
其實小時候補英文補到比較高的級數的時候,有一陣子成績突然掉下來,我還找住在國外的親戚求救過。
很重要的是,家長從沒因為英文成績罵過我,補習班的環境也很友善,所以那段時間雖然成績不好,我仍然一直很喜歡英文。
這麼回想起來,老師家長的態度真的很關鍵,學習都有高潮低潮,淡然處理會是比較理想的做法。以前教兒美的時候,就遇過很多家長等不及,一兩次小考考差了,就緊張地找老師談,這樣小孩怎麼能自在的學習?
與其緊張兮兮地關注孩子每一次的考試成績,搞得全家人神經緊繃,不如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和時間,外語是要用一輩子的,何必急於一時?
寫到這邊就發現仙女老師的「慢慢來,我等你」簡直萬用,請老師家長們,只要幫孩子製造能夠輕鬆講英文的環境,同時放慢腳步,讓孩子按照他的節奏,去玩英文,去發現英文的有趣和有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看完文章有想法嗎?歡迎理性討論,讓更多人一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