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

在國外討生活 從零開始建立社交圈的五個方法


昨天寫到二十三歲在西班牙遊學的日子,蠻多正在國外留學的讀者有共鳴的。然而也有人提到,平常在國外語言學校,班上同學都是非當地人,到底要如何在國外融入當地生活,交當地的朋友?

我綜合我兩次在異國生活的經驗,包括在西班牙遊學一年,以及後來在多明尼加工作兩年,和各位分享我如何從一個人都不認識、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。


在當地學非當地語言


比如我在多明尼加的那年,去當地的法協上了一年多的法文課,很多人問我怎麼會在多明尼加學法文,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西班牙文已經流利了,不需要再上西文課,另一方面是因為我之前在台灣就有學法文,不想中斷。

去上課了才發現還有個附加價值,法文課的同學一定都是當地人,我去上課,就順理成章地跟當地人混在一起學習,上法文課時老師有時會用西文教法文,下課時同學們會用他們的母語西文聊天,我兩個語言都能練習到。


整個法文班的同學


有人會問我那在多明尼加學當地的西班牙文呢?這效果會不一樣,西文課的同學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,當地人都是母語者,不會去上西文課,就像我們在台灣,也不會去語言中心跟外國人一起學中文一樣。因此上西文課的話,我會跟來自不同國家、西班牙文程度跟我差不多的人在一起,也會很有趣,但他們融入當地的程度可能也跟我差不多,對於我想打進當地社交圈的幫助就沒有那麼大。

而在學法文的那段期間,我的確是交到了拜把的好朋友,他看我一個人從這麼遠的地方去多明尼加工作,對我的文化背景非常好奇,下課常常來找我聊天,剛好我們還去同一間健身房運動,所以他還介紹了他健身房的一位好朋友給我認識。

有了這兩位朋友,讓我的生活豐富很多,我可以問他們任何跟當地生活規矩有關的問題,他們也會偶爾帶我去一些私房餐廳、看一些文化表演、或一起去公園運動。我覺得自己終於不會老去那些外國人才去的地方。而這一切生活上的改變,就來自於我決定踏出舒適圈,去跟多明尼加人一起學法文。


在多明尼加法文班認識的好哥們Ellis



因為上面的好哥們而認識到的好朋友Anny  變成好姐妹

不過這個方法比較適合「已經能掌握當地語言」的人,如果當地語言都還沒學到一個可以溝通的程度,那還是趕快把該語言練好,有語言能力,後面的社交才有可能發生。


在當地學一種才藝


除了上法文課以外,我還去學了當地的舞蹈,Salsa、Merengue、Bachata我都去上了課(對這些熱情的舞蹈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google),上這些課的人自然也是當地人居多,老師也一定會用當地語言教學,可以同時練語言、學跳舞、跟同學當朋友,一舉數得。

特別要說的是可不要覺得去上了課就會自然有朋友,朋友是需要自己用心認識和經營的,如果走進舞蹈教室,卻很害羞地老是躲在角落,人家也不見得會來找我們聊天,畢竟我們是少數的外國人,人家可能也會擔心我們萬一不會講西班牙文,是不是要跟我們講英文等等。

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打進一個團體,個人覺得請求幫忙是很好的辦法,反正是外國人嘛,沒把老師教的指令聽清楚也是很合理的,就問同學剛剛那個舞步是怎麼跳的,能不能帶你跳一次,他發現你其實會講當地語言,自然就可以聊起來了。


找當地人語言交換


出國要怎麼找到想學中文的人跟我們語言交換?很簡單,找到有中文課的地方就可以了。 

在西班牙的時候,我去找大學語言中心的課表,查出他們中文課的時間,找到他們的中文老師,請問老師能不能讓我下課時間進去自我介紹,看看有沒有人要跟我語言交換,結果老師請我直接參與他們的整堂中文課,討論學習語言這件事。後來整班中文課學生都跟我要了聯絡方式,他們有時候在某個人家聚會開party就會邀請我、也有跟兩三位學生固定喝咖啡、練語言。

在多明尼加的時候,其實也是可以如法炮製,殺到有中文課的地方去找語言交換,但因為當時是去當中文老師的,為了避嫌,不想找自己或同事的學生語言交換,所以花了比較多時間才找到。

某天上外交部的中文課,跟學生聊到我在法協上法文課,學生告訴我,外交部的法文老師也在學中文(法文老師是多明尼加人),所以我在辦公室看到法文老師,就直接用中文跟他打招呼,問他有沒有意願跟我語言交換,後來不僅語言交換,還認識他一票法國朋友,在多明尼加那兩年,我的西文跟法文都突飛猛進。

語言交換時心態可以放輕鬆一點,不要老計較有沒有學到多少單字句型,反倒是練習如何用外語好好跟一個人聊天,順便交個朋友,收穫會更多。


主動去參加文化活動



比如在多明尼加,我常會去逛市中心最大的書店Cuesta,那間書店門口都會放一個看板,公告近期的演講,我常常就會去注意有什麼演講,有沒有自己還算有興趣的題目,反正書店演講都不用錢,時間可以我就會去聽。

多明尼加首都最大的書店Cuesta


三年前回多明尼加旅行   說什麼都要再去這間書店逛逛

聽演講是一個很好認識人的機會,而且會去聽演講的都會是喜歡學習、求進步的社會人士,你不一定會聽完演講就跟誰變成朋友,不過這可以幫助自己更走進當地人群,並且跟不同社群的人交流。


書店演講廳
Cuesta書店裡面還有附設咖啡廳,那間咖啡廳另外一個很有趣的情況是,有一群中年大叔老是會坐在那邊喝咖啡聊是非(對,你沒有看錯!是中年大叔!)。

因為一個人在國外工作,比較沒有深交的朋友可以一起吃飯什麼的,有時候真的會寂寞,回家一個人會想東想西,所以我還蠻常去那間咖啡廳坐坐,即使是一個人看看書、寫寫東西,感覺人來人往,聽聽咖啡廳的音樂,也蠻好的。

有一次我在那邊一邊喝咖啡、一邊改學生的作業,某大叔看到我那疊滿滿都是中文字的文件,非常好奇就來跟我問東問西,後來就聊起來了。

一聊才發現他們竟然是一群記者,常常聚在那邊交換情報,談論時事,這真是太有趣了。我告訴他們我以前在台灣也是記者,他們對我更好奇了,後來我沒事想找人講話,就會去那個咖啡廳坐坐,總是能碰到他們其中幾位,跟大叔只是隨便聊些垃圾話也都很有趣,他們懂得很多,想問什麼都可以問他們,有好玩的活動,他們也會告訴我。

所以這群記者朋友我是怎麼交到的呢?看起來不是刻意去找的,不過我是刻意把自己泡在一些環境當中,我下班沒有總是直接回家,我刻意去逛書店、刻意去注意演講訊息、刻意常去咖啡廳看書,不小心認識了一群人。跟我一樣被外派到當地的台灣同事,下了班就回家,去咖啡廳也是老跟一群台灣人一起行動、說中文,自己無形中就把可以當地人社交的機會阻絕掉了。


三年前回多明尼加旅行,去書店竟然還碰到了這群記者的其中幾位

三年前回多明尼加旅行,去書店竟然還碰到了這群記者的其中幾位


去現場看運動比賽


我在西班牙去看過足球和鬥牛,兩次都是難忘的經驗。以前都只有在電視看足球,走進足球場現場才真的會被那個巨大的球場震撼到。第一次去看鬥牛之前,也是只有在西班牙文課本上看過照片,我到現場才意識到,原來每場鬥牛表演都會現場弄死六隻牛,覺得慘無人道,後來就沒再去了。


在西班牙參加奔牛節


我在多明尼加則是常常去看職棒,看中南美洲棒球是我十幾年前決定學西班牙文的初衷,所以我把握機會看了非常多場。多明尼加職棒比賽的氣氛跟中華職棒非常不同,他們不會有整齊的拉拉隊加油這種東西,都是隨興地這邊喊那邊喊,我們如果是一群東方人面孔出現在球場,通常都會變明星,因為周圍的人都會說要來跟外國人照相。


在多明尼加看職棒

除了職棒以外我還看過賽馬跟鬥雞,怎麼會發現他們有這兩種一般認為比較冷門的運動呢?都是常常主動跟當地人聊天、跟我前面提到的那群記者聊天得到的資訊。所以人在國外生活,沒事多聊天真的很好,不知不覺就會知道很多好玩的活動,根本都體驗不完。


多明尼加鬥雞現場


這些活動不管喜歡不喜歡,都要親自去看了才算數,體驗過之後,跟當地人聊天也就有更多話題,這就很像如果我們在台灣認識到沒事會去看中華職棒、SBL、甚至參與一些馬拉松比賽的外國人,一定也會覺得特別容易跟他們有話題、產生親切感。


一個核心:走出去


上面我提供了五種方法,包括學非當地語言、學一種才藝、找當地人語言交換、參加文化活動、去現場看運動比賽。

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,不過我身邊的非當地朋友,願意跟著我這樣到處玩、參加這個參加那個的人,其實還蠻少的。

因為這些方法都有一些隱形的門檻在:先把當地語言練好才有餘力去學另一個、學才藝會擔心學不會怕丟臉、找語言交換必須要自己趕先跨出去跟陌生人搭話、參加文化活動要把重點放在體驗而不是聽懂所有的內容、去現場看運動比賽要在陌生的環境查好買票方式和資訊。

但是這就是在國外生活必然要重新學習的一切,必須要不怕麻煩,走出去!既然都有勇氣放下台灣的一切,到國外從零開始了,那我覺得學才藝、參加文化活動這些相較之下,難度根本就比離開台灣低很多啊!

說真的,我看過很多台灣外派到其他國家工作的人,週末都聚在某個朋友的家吃火鍋、唱中文卡拉ok、追劇,然後嘴巴上又說當地人都會排斥外國人,很難打進社交圈。我覺得偶爾跟自己國家的朋友聚聚當然還是要的,但千萬別把台灣生活整個複製過去啊!

我們到別人的土地上去打拼,我們才是外來者,他們本來就沒有必要無條件接納我們,就像我們不一定會隨便就跟來台灣的外國人混很熟一樣。我會覺得至少要自己先付出足夠的努力去主動融入,不管怎麼樣,這個過程都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生活上的驚喜和學習,成為人生成長的養份。

還是這句話送給在異鄉打拼的朋友:活出只有在異鄉活得出來的人生版本!







1 則留言:

  1. 這篇文章好棒哦!!!謝謝老師分享~
    再來要出國學語言了,我也要多鼓勵自己出門參加當地活動!

    回覆刪除

看完文章有想法嗎?歡迎理性討論,讓更多人一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