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為小明老師教具工作坊示範,看不懂在玩什麼嗎?請容忍模糊,讀下去再說...)
大部分的人學外語是為了跟外國人溝通、社交、建立關係,要達到這些目的,都不需要「精確表達」,反而是要「持續溝通」。
什麼叫持續溝通的能力?
有一次有個學生上台報告,介紹一間他很喜歡的台灣餐廳,他想要說:「餐廳離我們學校很近,出了門口直走就到了。」但他講不出這個完整的句子,他拿起白板筆,在白板上點一個點,說:「這是學校」,再在旁邊點一個點,說「這是餐廳」,然後兩隻手指著那兩個點,說:「這裡、這裡,很快,直走」。
全班都笑了,大家都聽懂了他要說的是「他要介紹的餐廳離學校很近。」
他只用了三個詞:這裡、很快、直走。
他滿意地繼續介紹這間餐廳的菜,順利完成報告。
他的程度好嗎?不怎麼樣。他單詞量很少、講句子也不成句。但他的溝通能力好嗎?超讚!因為有好多單詞量比他多、文法觀念比他好的學生,站在台上講不出話來的時候,只會傻在那邊用英文問老師,「XXX的中文怎麼說?」
報告後,同學的互評都給了他不錯的分數,因為他的內容雖然簡單,但是全班都聽懂了。
身為一個學習者,您會希望自己成為哪一種學生?身為一個學習者,如果上面的「大學生上台報告」場景轉換為「國際商業生意往來」,您會希望自己是那個「想盡簡單辦法達成溝通目的的人」,還是問一下旁邊同事「XXX的英文怎麼講的人」?
持續溝通的關鍵:容忍模糊
要做到這樣,看起來很容易,實際上也沒很難,做不到的原因,都不是因為能力,而是因為放不下。
放不下那個在語法規範上不太合理的句子、放不下那個還沒查到精確定義的生詞,放不下還沒了解精確用法、萬一以後說的時候講錯了怎麼辦的擔心...。
要如何做到放得下呢?一句話,培養「容忍模糊」的能力。
其實人生中的一切也可能是模糊的,未來可能是模糊的,工作決策可能是模糊的,通常不會100%有把握,總是都會帶著一點不確定性。
學語言也是如此。話,不用等到練到完美才講出來,想得差不多了,就先講出來再說吧!
就像那個上台報告的學生,只用三個詞:這裡、很快、直走,就讓台下秒懂了。
最近在練習念外文文章嗎?在看外國影集嗎?試著先不要查字典、先不要對句子文法追根究柢,容忍模糊,看完它,你對外語學習,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看完文章有想法嗎?歡迎理性討論,讓更多人一起成長!